对于新人而言,选择互联网公司承接婚礼,价格的确在降低,但是风险却提升了很多,在没有监管手段的婚庆行业中,又有多少人会选择用一生一次的机会去冒这样的风险?
对于新人而言,选择互联网公司承接婚礼,价格的确在降低,但是风险却提升了很多,在没有监管手段的婚庆行业中,又有多少人会选择用一生一次的机会去冒这样的风险?
就目前的互联网婚庆模式而言,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!
分析下来,目前的模式不被看好的原因有三个:
1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婚礼产业成本构造,这个“服务”型的产业,最终还是以线下的实体经济做为依托。用户需要看到实物,真人,才能确定选择。互联网婚庆在减少了店铺租金等开支的同时,也降低了品牌对用户的吸引力,结婚群体在有婚礼需求的时候仍然以实体店作为选择标准。
2、对比传统婚庆,没有决定性的价格优势。
互联网婚庆由于降低了店铺支出,实体广告等额外开支,却增加了隐形消费,换套餐,换人员等行为都将为用户带来额外开支,总体支出对比传统婚庆公司没有巨大优势;甚至就一场婚礼来说,因为服务品质的缘故,本身的价值反而被降低了。
目前的互联网+婚礼模式,没有对产品产生附加价值。
3、没有改变高额低频的本质
对于婚庆本身来说,价格低并不是硬需求,服务好,省心才是硬需求,服务的提升才是关键因素,目前大部分互联网婚庆平台在做的是价格的对拼,然并卵,因为用户不会结两次婚。
婚礼本身作为一次性消费,再低额,也无法改变低频的本质。
获取用户成本高
一次性消费
打价格战
上面这几个关键字是2015年婚礼产业中最容易被提到的词,互联网人都知道,一种消费模式的建立要花上很多的时间与金钱,淘宝做电商,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去告诉用户线上购物是可行的;支付宝做支付,砸几百个亿做用户经营,让用户认可手机支付是安全可靠的;Uber做打车,付出上百亿做运营,为了改变用户出行方式,目前仍处于亏损阶段。
对于婚庆这样一个高额低频的产业,用目前的模式,培养用户习惯,需要多少钱?需要多少时间?这条路能走多久?
2015年,中国婚庆总产值已接近万亿,从业者超过1500万,这么大的一个市场,在互联网平台上,只做了不到5%的产值,这个时候,是时候改变一下模式了。
(来源:品途网 戴剑伟创作)